《阿修罗》:其实阿修罗从来就没有绝迹过
2018-07-11 11:23:17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  “阿修罗”一词来自佛教,梵文为Asura,亦译为阿须罗、阿索罗等,直译为“非天”,意思是“果报”似天而非天之义;佛经里讲六道轮回就有阿修罗道,六道为一天道、二阿修罗、三人道、四畜牲道、五饿鬼道、六地狱道,阿修罗本性善良,也是善道之一,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,执著争斗之意志,终非真正的善类;男阿修罗于各道中,常常兴风做浪,好勇斗狠,于诸天中,不时攻打天王,以谋夺位;女阿修罗貌美,时常迷惑众生,使其难以修行,故此阿修罗道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,渐列之为恶道。

  也就是说,头狠和迷众,最终都是恶道。

  若只讲佛教还不太容易让人明白,我们可以再拿互联网做例子,互联网上最容易带来流量和影响力的内容其实也不过两种事:引发争议与释放诱惑,这两件事在今天的现实里,也是互联网上不可战胜的一阳一阴之道,具体例子不胜枚举,根本不用我一一罗列,所以你看倡导出世的佛教之所以可以通行世界两千多年,至今不堕,确有其深刻的现世报道理。

  还是回到这部叫《阿修罗》的电影吧,在它正式上映之前,我有幸看过此片,也略有感悟。

  中国人有勇气拍这部源自佛教的故事,本身就值得赞赏,同时又能把如此讲来复杂、繁縟的道理变成一个流畅的故事,是再值得肯定的另一层。

  电影中设计了一个一身三头的阿修罗王,梁家辉、刘嘉玲和吴磊分饰欲望之头、谋略之头和洞察之头,欲望之头是大哥,谋略之头是二姐,洞察之头是三弟,他们3人集于一身,乃成阿修罗道之王,话说数百年前,三头的阿修罗王为了满足自己巨大而不可遏制的征服之欲,决定发起毁灭天界之战,他的敌人是天界的善恶因果,是生命轮转,想把世界变成一个没有因果没有轮转的新天地,其实,佛教信徒修行的目的也就这想把自己的来世送入这样的新天地去,只是阿修罗王不想通过修行,或者说他把与天道战斗作为一种修行。

  但很不幸,出战失利的阿修罗王失去了洞察之头(三弟),自己也堕入炼狱;其实阿修罗王的这种遭遇与世界上许多上古神话的情节相似,比如古希腊神话里的盗火的普罗米修斯,比如中国上古神话里的夸父逐日,其实,在今天这样的人也时时有之,比如互联网产业兴起,很多人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创业奋斗打下财富江山,但还有很多人,靠设计P2P骗局或者博彩赌局暴富,这样的例子又是数不胜数,也许这篇文章的读者里就有上当受骗者。

  电影里,堕入炼狱的阿修罗王贼心不死,一心想寻回失去的洞察之头找回失踪的兄弟,他终于在一座小山村里发现了转世之后的牧羊少年如意,阿修罗王以为,让这位失散百多年的兄弟归位,自己就可以重新集结起“打天”的力量,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位牧羊少年自小受到人性的教化,祖母之爱、朋友之情、道义之教皆在潜移默化中改造了这颗洞察之头。

  牧羊少年被阿修罗王接回王宫,他的欲望一度之间也轰然洞开,享乐、色情、尊严这些新东西对这个山村少年确实发生过一些作用,但最终还是来自反叛少女华蕊的爱恋令其迷途知返,并最终选择与阿修罗王(欲望、谋略)分道扬镳但如意到华蕊的迷恋到底算不算欲望呢?

  电影对此的解读很有趣,如意早在做牧羊少年之时,就凭自己的想像绘出华蕊的画像,这缘于少年旺盛荷尔蒙分泌之后的必然结果,但因为这种欲望是被人性教化之后的,是与人性发生了化学反应的,所以,最终它引领着这颗洞察之头再一次反出阿修罗道,并最终抛弃了他的哥哥与姐姐。

  在神话里,尚有如意这样的角色可以抛下邪恶的欲望,恢复人性,报答人伦,但在今天,在互联网平台滋生的各种金融骗局里,你几乎看不到哪个动辙骗走老百姓数亿、数十亿的贪婪者会自己醒悟的?我们现实的人性其实早已经险恶于神话里的阿修罗,这是一定的。

 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可看之处是在特技处理上下了非凡的功夫,尤其是让梁家辉、刘嘉玲和吴磊三头合一,寄于一身,是真人表演与特技设计的完美结合,非一般的电影特技可以完成,当然完成度的成功与否,就需要观众进入电影院去自己品评了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